深信服“互联网+急救”解决方案
TIME:2023-05-23 click: 173 次
一、背景分析:
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院前急救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88号)。明确要求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重庆、贵州、甘肃省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内容明确要求: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可视化系统实现院前救治情况同步实时传输,并使院前院内无缝连接,数据自动上传及共享,加强信息联动。以无线通讯方式建立院前与院内的数据通道,建设急救实时交互平台,实现全部急救车辆的车载监护设备和视频监控通过区域人口健康平台,接入各120网络医院,院内可实时获取院前病人监护数据。
加强督查评估,各地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定期督查评估并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
三、IT需求:
构建稳定安全的急救信息平台数据中心
急救信息平台掌握多维度多层次的急诊急救资源,并实现科学有效的资源调度,最大限度提升急救服务效率,缩短急救时间,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分流,业务的承载平台的稳定和安全,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实现急救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需求,通过IT架构的优势,将业务系统效率发挥至极致,一套安全可靠的集中架构是非常必要的。
“互联网+院前急救”涉及到医疗机构及移动救护车辆的接入,保障信息的互联互通。一方面,救护车都具备车载智能急救系统,要实时将患者信息同步到平台中心,同时可以随时调阅平台中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等资料。另一方面各医院要预先获取患者相关信息,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能够接入120急救车的远程音视频系统,实现远程会诊。
四、安全体系的建设:
“互联网+院前急救”的建设建立一套合规有效的安全体系,如何在急救平台建设之初就统筹规划好安全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安全域、建立有效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构建匹配业务发展的“防御+检测+响应”的安全能力,既能满足等级保护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安全技术体系的有效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